第1周:最终项目构思
在开始介绍具体的项目构想之前,我认为有必要先明确 Fab Academy 对最终项目的具体要求。这些要求不仅是评估标准,更是指导我们项目构思的重要参考框架。
项目要求解析
Fab Academy 期望每位学员在最终项目中展现出全面的数字制造能力。具体来说,项目需要整合以下核心技能:
首先是设计能力,我们需要熟练运用 2D 和 3D 建模工具,从概念草图发展到精确的工程图纸。其次是制造技术,项目必须结合增材制造(如 3D 打印)和减材制造(如激光切割、数控铣削)等工艺。在电子方面,要求我们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印刷电路板,包含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。最后,在编程领域,我们需要通过嵌入式系统将这些硬件整合成一个智能化的整体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项目强调"自主制造"理念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使用现成部件,而是通过数字制造技术自主完成关键组件的设计与制作。
项目构想的演进
基于这些要求,我提出了四个初步构想,每个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:
- 第一个想法是带可遥控彩灯的风筝。这个构想源于我对航拍的兴趣,试图将传统风筝与现代光效技术结合。然而,经过分析,我发现这个项目可能难以充分展现课程要求的多项技能。
- 第二个构想是智能桌面系统。这是一个颇具野心的项目,我想把家里工作桌面做一次智能化改造,涉及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智能控制。但考虑到时间限制和个人能力,这个项目的工程量可能过于庞大。
- 第三个方案是面向教师的多人分组定位与防丢装置。这个想法来自于我在教育领域工作时,看到教师带班出游的混乱局面产生的想法。但深入思考后发现其电子系统的复杂度可能超出我当前的能力范围。
最终选择:智幻走马灯
经过深入思考,我选择了智幻走马灯作为最终项目。这个选择着眼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数字制造技术完美融合,创造一件既传承传统又富有创新的作品。
传统与创新的融合
传统走马灯是一种精妙的民间艺术品,通常利用烛火产生的热气流带动顶部风叶旋转,从而使镂空图案的灯罩转动,在周围墙面投射出连续动画般的光影效果。这种古老的设计凝聚着先人的智慧,但同时也面临着明火安全、稳定性差等局限。
![]() | ![]() |
---|
中国传统走马灯的构造与实体效果
在保留传统走马灯优雅机理的基础上,我计划通过数字制造技术对其进行创新改造:
首先是动力系统的现代化。我将使用 Seeed Studio ESP32C3 开发板作为主控,替代传统的热气流驱动原理,集成电机控制系统作为主要动力。相较于原计划的双驱动机制,这样的设计更加可控且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,同时大大降低了实现的复杂度。
其次是光源的智能化升级。传统蜡烛将被可编程的LED阵列取代,不仅提升了安全性,更为作品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可能性。通过精心设计的控制电路,LED可以实现颜色变换、亮度调节等多样化效果。
交互方式也将有创新性的突破。我计划集成超迷你 APDS-9960 手势传感器,实现直观的手势控制功能:
- 左右手势:控制走马灯正转或反转
- 上下手势:调节灯光亮度高低
左右手势:控制走马灯正转或反转,上下手势:调节灯光亮度高低
这个传感器芯片具有集成的 IR LED 和驱动器,以及四个可感应 LED 反射的 IR 光量的定向光电二极管,能够以高精度测量物体与传感器正面的距离。它通过 I2C 接口连接到微控制器,使用方便且稳定可靠。
同时,还将利用 ESP32C3 的 WiFi 功能,开发简单的手机应用,实现对灯的开关、转动方向、亮度的远程控制,为传统工艺增添现代科技的便捷性。
在结构设计方面,我将运用数字制造工艺重新诠释传统美学。灯罩将采用激光切割技术制作,这使得传统图案可以更加精致细腻。底座则计划通过3D打印实现,融入现代设计语言的同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。
技术挑战与创新点
这个项目虽然规模适中,但包含了多个具有挑战性的技术要点:
- 机械设计与制造:需要设计精确的电机驱动机制,确保灯罩旋转的平稳性和可靠性。底座需要合理安排元器件布局,兼顾结构强度与散热需求。这将结合激光切割与3D打印工艺实现。
- 电子系统:围绕 ESP32C3 开发板设计控制电路,整合 APDS-9960 手势传感器、LED驱动和电机控制模块。需要设计自定义PCB并解决多模块协同工作的技术问题。
- 交互设计:实现直观的手势控制体验,并开发简洁易用的手机控制界面。需要在固件中实现稳定的手势识别算法,以及流畅的无线通信机制。
- 能源管理:考虑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为整个系统供电,需要设计高效的电源管理电路,平衡性能与续航时间。
通过这个项目,我希望不仅展示数字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,更能诠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优雅融合。这正是我理解的数字制造之道:既要掌握先进技术,又要心怀传统智慧,在创新中传承,在传承中创新。